讨论“磨课”,老师们:形式大于实效

教育系统优质课评比已经进行了20余年了,尤其是把优质课和职称评审挂钩,功利性突显,更是调动了老师们参与优质课评比的积极性。
为此需要同组人员共同“磨课”。
“磨课”,就是对于一节课反复打磨。各个学校在细节上可能会有所不同,但大致上都要经过备课—说课—研讨—授课—评课—再备课—再说课—再研讨—再授课—再评课等诸多环节。老师们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,帮助授课老师提高授课水平,争取推荐上去以后能够获奖。客观来说,“磨课”对于授课老师掌握教学技能,提高教学水平,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,对于参与“磨课”的老师也有一定的好处。毕竟老师们集中在一块,共同研讨,既容易发现授课中出现的问题,及时纠正,也有利于互通有无,交流观点,共同进步。
但也有专家对此提出了质疑,主要集中到以下几点:首先,“磨课”的目的到底是什么?是为了让授课老师在优质课评比中获奖,还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。其实这两个方面并不矛盾,因为提高了教学水平,获奖的可能性就增加了;反过来说,优质课过奖了,说明教学水平比较高。但如果目的不同,实际上也会有所不同。如果为了获奖,就会过多注重一些花架子,比如很多优质课都设计了很多学生活动,实际上这些学生活动平时授课一般很少出现。但为了活跃课堂气氛,表演给评委和观众看,却不得不设计这样的活动。甚至有的学生活动还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,一看就是为了获奖而准备的。其次,反复“磨课”到底是为了老师,还是为了学生。为了上一节优质课而进行的“磨课”,往往需要在同一个班级重复授课。授课老师反复上同一节课是否能保持激情,学生反复上同一节课是否能保持注意力,这都是个问题。
另外,磨出了一节优质课,如果仅仅是为了老师获奖的时候用一用,然后就弃之不用,那这样的优质课对于学生来说,又有什么意义?第三个质疑,如果每节课都要去磨,究竟符合不符合教学实际。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有很多内容,比如备课、看作业、上课等等。大多数老师干好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就已经非常繁忙了,再挤出来部分时间耗费在“磨课”上,到底值不值?能不能持久?
总之,“磨课”磨出来的优质课,如果纯粹是为了获奖,那这样的优质课更体现在表演,失去教育初心,没有灵魂,这样的优质课其实是经不起常规教学检验,注定为利而动。此文采用了教育达人的观点,欢迎大家提出看法。
相关阅读
- 合肥两所中学被通报批评!一校长被2020-05-25
- 打脸啦!浙江官方回应:由年级家委2020-05-12
- 严查!合肥这两所学校被通报批评!2019-01-18
- 教育是蓝海 重点关注3个方面2021-06-28
- 清华五道口院长张晓慧毕业典礼致辞2021-06-27
网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看法, 我要评论 折起